决胜云计算时代 ,这朵云底气何来?
发布时间:2021.03.19 来源: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

    郑开大道附近区域是河南省重点项目扎堆的地段,省科技馆、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只有河南”主题演艺公园等项目的告示牌耸立,而即使身处这样“群星环绕”的环境之中,中原大数据中心也依然显得“星光熠熠”。
    在这里,上百台服务器设备正在紧张忙碌地搬运进场、整理上架。再有半个月,这些设备经过技术人员的仔细调试之后,即将作为黄河鲲鹏云的“新生力量”投入使用,黄河鲲鹏云将成为河南省首个规模化商用的国产化自主可控云平台。

Part1 划时代的“云计算计划”


    时间拨回到2006年秋天,Google高级工程师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提出了划时代的“云计算计划“。他把“云计算”描绘成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用户数据全部存储在网上、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于用户而言,无需安装任何的操作系统或软件,甚至不需要电脑,只要手头有一个网络浏览器,就可以完成一切原本需要借助整台电脑的工作。更通俗来说,这种“云计算“模式将资源变为井中之水可按需取用,用户看到的是一个井口,面对的却是取之不尽的资源。

    这种看似神奇的图景,让IT巨头们心动不已。“云时代即将到来。”巨头们的看法空前一致。
    十多年后的今天,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的预言已经照进现实,云计算领域早已百舸争流,国际“领跑者”亚马逊、微软、Google、IBM、雅虎争先恐后投入巨资涌入云计算赛道,开始了蓝海“淘金”。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高层以及一部分信息行业资深从业者已经在一片繁荣中嗅到了危机:长期以来,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高端技术都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尽管中国的信息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部分领域获得了话语权,但是总体上我国IT技术、产业发展尚处于追随者地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装备仍然较大程度使用外国品牌。“核心关键技术被人‘卡脖子’,就意味着我国的信息产业永远不能真正发展起来,特别是大量数据完全暴露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掌握之中,这就好比高手过招时,主动向对方亮出了胸膛,是对我国信息安全极大挑战。”不仅一位专家曾发出这样的担忧。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国产自主可控逐渐成为国内信息产业一股自上而下的浪潮,这个计算产业前沿的动向,被河南牢牢把握住了。


Part2  “让世界有第二种选择”


    近年来,河南一直在积极寻找科技创新的战略节点,以具体的技术与产业抓手,明确突破方向和产业升级思路,最终形成以点代面、盘活生态,构建新一代信息产业链迭代的目标。河南省对于黄河鲲鹏云的规划与构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命题下做出的。


黄河科技集团成立现场

    2019年12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导、河南投资集团发起设立的数字经济高科技企业——黄河科技集团挂牌成立,旨在“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让世界有第二种选择”,标志着河南省级鲲鹏产业投资主体正式落地。几乎同一时间,黄河鲲鹏云项目启动建设。
    黄河鲲鹏云生态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应有尽有”的SAAS服务资源超市,满足企业从业务经营、管理管控,到决策展现所需的各类型数字化需求,而最重要的是,这个平台实现了“全栈国产化”,从硬件底层芯片、服务器,到中间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以及上层的云平台全部为国内自研。
    基础设施建设上,依托中原大数据中心IDC机房,统筹建设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包括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功能、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在内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资源集中管理。生态体系打造上,建设企业业务系统所需的统一的服务资源池,以及统一的面向用户的服务平台,形成贯穿IaaS层、PaaS层、SaaS层及云服务门户的全栈生态。


黄河鲲鹏云机房

    黄河鲲鹏云建设的每一步,可以说是完美契合了鲲鹏产业在河南的发展时间线,2020年1月,首批黄河服务器在许昌生产下线,黄河鲲鹏云服务平台便成为了首批用户;截至2020年12月,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已完成160家企业和363个产品的适配认证,软件适配量居全国第一,鲲鹏软件生态初具规模,这是黄河鲲鹏云在体系建设上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全栈国产化”的土壤和养分。


Part3 “自己做的降落伞自己先跳”


    “上云用数赋智”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正越来越显而易见。
    借助黄河鲲鹏云赋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以往要1天时间以上才能完成的煤炭质量检测,河南鑫磊集团已经实现了实时检测。“企业生产每吨焦炭配煤,成本节约20元~70元,每年可节省3000多万元。”该集团首席信息官杨小勇介绍。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过程,即便是像鑫磊集团这样有决心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转型改造的过程中也时常伴随着阵痛,实施路径不通、核心数字技术不足、数据资产薄弱等问题重重。如何让企业打消疑虑,建立起对黄河鲲鹏云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所能担当角色的信任,他们给出的答案是:自己设计的降落伞自己先跳。
    黄河鲲鹏云投用之初,作为上级公司的河南投资集团就成为了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河南投资集团大胆“先行先试”,率先部署“智慧集团”发展战略,基于黄河鲲鹏云打造集团“数字大脑”,建设了统一的“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和“安全中台”,协调统筹集团企业共同推进业务系统的共建、共管、共享及SaaS化,形成共享数据资源池。


生态体系架构示意图

    目前,平台已上线12大类38项SaaS化服务,均已具备在7天内完成实施交付能力,其中包括财务共享、招标采购、工程项目、全面预算、智慧党建云、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满足日常经营、管理管控、决策支持等各类型需求,实现系统集成、信息交互、业务互联互通等,实现集团数字化融合创新。
    黄河鲲鹏云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敏捷、高效、可复用,相较于企业各自分别建设云平台,集约化建设集团黄河鲲鹏云平台预计能够节省一次性建设成本及后期运营成本,根据估算,一个80物理节点的云平台相较于3个30物理节点云平台,仅授权费用能够节省300万元,集约化建设带来的成本下降,信息化建设推动效率的提升,双管齐下为企业以及行业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正因如此,在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2020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100个典型案例中,河南投资集团申报的“基于全国产化的黄河鲲鹏云生态体系建设项目”案例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别我省唯一入选案例。


Part4 有一种生态 叫“黄河鲲鹏”


    当河南选择了鲲鹏的时候,国内云计算这个赛道上已经参赛者云集。

    根据《河南省鲲鹏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相关发展目标,2025年,“Huanghe”成为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知名品牌,培育2~3家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鲲鹏计算产业集群。
    这是一张“任重而道远”的路线图,却并不是一份夸下海口的挑战书。作为河南鲲鹏计算产业的核心工程,黄河鲲鹏云从诞生之初,就坚持“一只眼睛盯着当下,一只眼睛盯着未来”,一边以超乎过去认知的推进效率完善平台建设,另一边则以战略视野审视规划着产业落脚点,力图实现产业价值转换。


河南大学鲲鹏产业学院的学生在上课

    于俊洋就亲眼见证了黄河鲲鹏云逐步实现价值落地。于俊洋是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去年6月,河南大学鲲鹏产业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个落地“双一流“的鲲鹏产业学院。在这次校企合作中,通过课程导入以及鲲鹏教学工作坊等渠道推进教学研讨,让“金字塔”创新创业人才得以储备校园;借助课题申报、建立基于鲲鹏生态的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又让校园“象牙塔”基础和应用研究反哺产业发展。“简言之,就是打造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新工科’,”于俊洋这样概括。
    整个过程中,黄河鲲鹏云则是其中最为关键一环,未来,从河南大学鲲鹏产业学院,到全省建成的其他24个鲲鹏产业学院,都将使用来自黄河鲲鹏云的云资源。正是这一环,让黄河鲲鹏云平台的产业链建立了足以自洽的商业逻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价值闭环打造。


河南大学鲲鹏产业学院的学生在上课

    而打通教育和应用,仅仅是黄河鲲鹏云构建生态的一个缩影。对于计算产业来说,最复杂和长期的工作是生态打造。这一点,黄河鲲鹏云早早进行了前期预判和顶层设计:一方面,以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庞大的适配认证体系为依托,导入成熟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以“8+2”重点行业为牵引,建立标杆行业应用示范,带动千行百业全国产化商用解决方案落地,进一步提升我省数字底座的支撑服务能力,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装上“数字引擎”。


Part5 中原的风 黄河的水


    在中华民族宏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黄河是与之息息相伴的母亲河,她脚步匆匆,滚滚东流;她惊涛拍岸,掀起万丈狂澜;她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也是她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她不仅造就了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的广袤沃土,哺育了中原灿烂而厚重的文明,她自强不息、奔流不止的品格秉性也深深镌刻在国人的基因中,延续世代而不绝。

    而现在,这片黄河水流经的土地,正孕育着一股云计算时代备受业界期待的产业变量,这股变量正在快速形成头部优势产业,以计算产业的底层价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产业集群化优势吸引资本、技术、人才汇聚。
    当古老的黄河与现代的“黄河“相逢,我们欣喜的看到,这条流淌千年的母亲河,正在被赋予新的寓意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