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年时报》专访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武:跑出河南数字经济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1.07.01 来源: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

  日前,《河南青年时报》对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武进行了《跑出河南数字经济发展“加速度”》的专题报道。


以下为报道原文:


2019年9月25日,一场数字经济峰会在郑州举行。 
这场峰会上,华为公司副总裁杨瑞凯发布了华为与河南合作打造鲲鹏生态的情况,随后,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河南鲲鹏产业联盟宣布正式成立。 
当时,华为表示,将以通过开放开源,与客户、伙伴、开发者及相关组织一起共建共享,重塑计算产业生态,积极支持河南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是全国第一家华为与当地政府联合成立共建鲲鹏产业生态的创新中心,是鲲鹏产业生态建设的新模式。 
那场峰会结束后,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开始正式筹备。大约半年后,冯武接掌黄河科技集团创新公司 (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董事长。当时,冯武40岁,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 就职于河南投资集团多年的他,对计算机、数字产业并不敏感,也并不精通。掌舵这样一个项目,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 
硬着头皮,跟着团队,他一点点摸索。 
接手项目第一天,跟着相关领导去考察合作事宜;第二天,去开洽谈会。到了第三天,就没有人带了。 
怎么办呢?时间和耐力是付出汗水的第一步。 
第一次负责这样的数字产业项目,他每一步都力争走得稳妥。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的一个项目实施方案,他改了至少20次,中间需要沟通股东、华为等各方,花了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创新研发、商业转化、建设鲲鹏产业学院,冯武开始越来越忙。 
据了解,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成立近两年以来,主要承担了河南省行业和政务应用的鲲鹏软硬件适配认证、鲲鹏人才培养的功能。 
冯武说,他们致力于打造一个立足河南、服务中部、面向全国的鲲鹏软硬件适配中心、业务系统认证中心、人才培育中心。 
就这样,一个非技术专业出身的掌舵人,带领着一支用汗水浇灌出的精悍团队,跑出了河南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迄今,他们校企共建25所鲲鹏产业学院,共计培养了5000余名鲲鹏技术应用型人才。此外,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累计对接了815家企业的1473个系统, 牵引310家企业928个系统提交适配测试申请,完成225家企业和623个产品的适配认证并颁发证书,软件适配量居全国第一。 
科研创新方面,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联动,承接了省科技厅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多项课题,成功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与麒麟、统信等操作系统厂商,和相关的数据库厂商、中间件厂商共计成立16家联合实验室,基于 “Huanghe"软硬件的各种应用场景进行适配,实现“全栈国产化”的应用基础。 
他们研发的自主可控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黄河鲲鹏云”已经形成了全栈国产化的云服务平台。目前一期项目已建设完毕,并成功申报入选国务院国资委 2020 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100个典型案例,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别河南省唯一入选案例。 
关于未来,冯武还有许多规划。 
首先,创新是关键。推进自主可控产业发展,在软件适配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对接软件厂商,深挖生态伙伴与华为云高阶服务结合的机会点,持续做好软件适配认证,推进基于鲲鹏的认证方案商用转化。 
其次,人才培养要抓牢。鲲鹏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需要更加完善,从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深度契合。开展社会人才培训服务,搭建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及企业人才输送生态圈;“培养更多的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创新推动自主可控产业发展,我们力争为赋能我们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做出更多贡献。”冯武说。